一时想不起这林大人官居几品,但见他夫人打扮得雍容华贵,想来是差不了的,还是清州人士。
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人了。
姜颂宁眼睛一亮,但拿不准对方是否愿意帮这个忙。
姜识以为她失了方向,问过小僧后朝她招手:“姐姐,走这边。我知道路。”
姜颂宁琢磨一下,把荷包放到他手里:“你去帮我添些香火钱,那边人太多,我怕闷。”
姜识忙不迭点头,一步三回头地让她就在原地等着,他会快些回来的。
姜颂宁追着林夫人的踪迹而去,到了茶室,端茶的管事娘子见她眼熟,步伐一顿,犹疑着喊她:“孟夫人……哦不,是姜娘子。”
“你家夫人在里面吗?”
管事娘子颔首,姜颂宁便抬步走了进去。
林夫人双手在袖中搅动,在窗前踱来踱去,形容焦灼,见姜颂宁进来,目光一停,但没有多少惊讶,只招手让人关门。
姜颂宁正要开口,余光瞥见旁边还坐了个人,是四十来岁的男子,面上不见风霜,衣着考究。
“贤侄女来了,多年不见,你如今可还安好?”林夫人率先开口。
有人起了头,姜颂宁顺势接了下去,聊了几个来回,见稍稍热络些许,她便谈起清州,说了小舅舅不见踪影的事。
“若有别的门路可走,我不会拿这事来烦扰二位。只是山高路远,我对清州可谓一无所知,见林叔与我母亲是同乡,心想着您的消息比旁人灵通,这才麻烦林叔来了。”
林夫人瞥见丈夫眼下一片青黑,薛亭洲找来后,自家夫君辗转一夜都没睡好,便咬了咬牙开口。
“你父亲为人清正,从前是人人赞颂的,我们也都记得你父亲的好。只是你也晓得的,他难免就会让有些人记恨。他们不讲究人死债消这一套,给人添堵那是做惯了的。”
林大人叹了口气:“贤侄女在找我之前,应当知道清州眼下是顾候门生说了算的,宫中静妃正得盛宠,我有心无力啊。”
思及薛亭洲半是叮嘱半是恐吓的吩咐,续道,“我记得,你从前同薛大人情谊不浅,何不去找他帮忙?他与顾候不说是势不两立,也是早有积怨,你去找他,不失为一个办法。”
说罢,夫妻俩便眼巴巴地看着她,希望姜颂宁早点转过弯来。
姜颂宁记得这二位向来热心,父亲昔年的夸赞仿佛还在耳边回响。
一时不知这是推托之词,还是为她指了明路,沉吟片刻,便告辞离去。
见她要走,林夫人起身相送,快到门边,低声道:“衣不如新人不如故,当年情深意切,我瞧着,没有人比你们更相配的,再续前缘也未尝不可。”
找薛亭洲帮忙还好说,再续前缘就是天方夜谭了。
姜颂宁无奈一笑:“婶婶好意我心领了。我与他再无可能。”
门外凉意彻骨,姜颂宁打了个颤。
浓云如墨,雨珠成串。
本该落雪的时节,竟又下起了雨。
姜颂宁慢吞吞走在廊上,心里想着事,便没有注意方向,姜识找不到她该着急了,便想找个近路走过去,少不得要淋雨了。
廊上站了许多香客,看着雨幕都有些发愁,小僧抱了满怀的油纸伞过来,也不够大家用的。
姜颂宁没有犹豫,拉上帽子戴好,低头迈入雨中,一片阴影从眼前闪过,继而是鸦青色衣摆,姜颂宁调转脚尖,正想从这人身边绕过,却倏地被他扣住手腕。
抬起头,她最先看到的是他的眼睛。
薛亭洲的眉眼生得很好看,但此时眸色黑沉,似有怒意翻涌,这段日子他没有奇怪的举动,姜颂宁本来不太怕他了,但眼下对上视线,本能地发憷。
好端端的,又在生什么气。
“夫人欲往何处去?”薛亭洲提醒自己,她喜欢的是他光风霁月正人君子的样子,但只要一想到陆致又巴巴地送伞过来,她视若无睹地从自己身边走过,又要去陆致身边,便难以保持理智。
姜颂宁心思细腻,惯会察言观色,觉得他语气怪怪的,低头去扯他的手:“你先放开我。”
廊上的十来双眼睛可都看着呢。
薛亭洲反而握得更紧了,他的体温高过她,感觉她掌心冰凉,好像连一盏热茶也没喝,不由指尖往下,将她的手握在手中,伞面也朝她倾斜。
姜颂宁仰头看他。
他心疼她受冻,但语气还是冰冷的:“感念夫人昔年施粥赠伞之情,如今也该我回报夫人了。”
听起来怎么不太情愿。姜颂宁看着他,在想他是真心还是假意。
薛亭洲起初还有些不快,但她就这样盯着他看,片刻间,他心软成一汪水,眼神不复冷淡,低声道;“你还有什么顾虑吗?”
姜颂宁的顾虑就是,不知道怎么才能让他一直是这副好说话的样子,不禁又多看了他几眼。
细看之下,发觉他并没有厌烦不快的神情,正好相反,他简直是和颜悦色,春风满面。
难道以前是她眼神闪躲,没有看清,误会了他?